講到「自來水博物館」你會想到什麼?除了巴洛克式的建築、夏天小孩可以玩水之外,還有別的嗎?還有還有喔,那就是連我都今天才知道的「觀音山步道」!
搭捷運到公館站,從四號出口出站,往思源街與汀州路口方向,步行約五分鐘就可以看到自來水博物館了。
一樣先來介紹一下自來水博物館的歷史吧!自來水博物館舊稱「台北水源地唧筒室」,建於日據時期明治四十一年(1908年), 歷史將近百年,民國82年被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光緒十一年(1885年),台灣巡撫劉銘傳於台北城內開鑿深井取水,以供應當時城內用水之需,此為台北市最早的公共給水之始。但因規模及範圍很小,明治四十年(1907年)在公館觀音山腳下的新店溪畔建取水口,抽水至觀音山麓的淨水廠,進行淨水處理,再將處理過之清水用抽水機抽至觀音山的配水池,藉由重力方式供應台北市住戶的用水。
「台北水源地唧筒室」是當時放置抽水機的機房,這個唧筒室一直使用至台灣光復後。民國六十六年(1977年),新店溪下游污染日益嚴重,於是取水口移至上游的青潭堰,唧筒室才功成身退,成為今日的「自來水博物館」。(資料來源:自來水園區官網)
↑入口不遠處有一個水管做的「愛之船」
↑一整排的淺綠色木窗好美~~
↑台北水源地唧筒室的抽水機
↑(右)看起來好像2個外星人~~ㄎ
逛完這棟巴洛克式的主體建築之後,我們到旁邊的「輸配水器材展示區」逛逛。然後我們就在這些超大水管裡玩好久~~哈哈~~
↑整個玩起了「跑跑跑~~向前跑」的遊戲~~哈哈~~
↑(右)這看起來像是一個餐檯,但神奇的是他的椅子是自行車坐墊,而且也有自行車的腳踏板。所以是一種邊吃邊運動才不會胖的概念嗎?
↑我完全被「消防栓」的剖面圖迷惑了~~認真的研究了好久~~
接著我們就往「觀音山步道區」前進。首先在步道左走邊會先看到「加藥槽」。接著沿著步道往上走,沒多久就會看到一個很大的、藍色外觀的「消壓塔」。
↑加藥槽。旁邊有解說牌~~我就不特別把解說打出來了~~
↑消壓塔。
↑這是本來在台中豐原給水廠加壓站的大水管,因為九二一地震,整個變形、扭曲。
↑路邊的小香菇~~
繼續上行,有一個造型特別的涼亭。涼亭旁邊有砲陣地遺跡。
整個步道不長,而且相當好走,但卻幾乎沒有遊客到這兒。
↑(左)砲陣地遺跡。
(右)沿途一直有像這樣「當心蛇類」的告示牌~~@@"
↑反沖洗砂水池
↑榕樹的氣根真的很神奇~~感覺久了一棵榕樹都可以成林~~
其實沿途會看到漆成大紅色的「排氣室」、「消毒室」、「水位測量室」以及最重要的「觀音山蓄水池」等,但我覺得漆成大紅色實在是醜到爆炸,結果竟然一張都沒拍……Orz
另外,在蓄水池旁的那一大片草地上發生一個小插曲。就是這個步道沿途一直有「當心蛇類」的告示牌,加上這陣子天氣熱了,很多網友都提醒在山區要當心蛇了,所以其實一整路我有點緊張。結果結果在我站在那片草地上的時候,發現有個動物從我旁邊經過,整個驚嚇到跳起來,瘋狂奔逃!結果其實只是蜥蜴或蠑螈類的動物……@@”,吼~~真的嚇死我了啦~~
↑登登!這是「香蕉雄蕊」,還被拿去做成男性的保健藥品喔~~
↑這個迷彩實在畫的有點敷衍~~@@"
↑最後又會再回到剛剛進來的這裡喔~~
最後我們沿著步道前行,回到出口。從照片可以看到步道的樣式很多樣,還有我沒有拍到的木棧道。但全程都相當輕鬆好走,我們優閒的走走拍拍,大約花了1個小時就走完了。建議大家有空的話也可以來走走喔~~